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者风采 >> 风采展示
  • 世界气象日 | 从一颗琥珀窥探秘自然演变,从温室效应探讨双碳转型……这场穿越古今、展望未来的自然科普之旅值得体验!
  • 志愿者: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

  • 上海市科技志愿服务助力“社区书院”建设项目

    聚焦绿色发展

    拥抱低碳生活

    碳中和主题科普活动



    回首过去,一颗琥珀见证着地球千百万年的自然历史;放眼未来,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是关乎所有生灵的全球性气候问题。面对脚下和远方的抉择,“双碳转型”是中国给世界的答案。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进一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树立保护地球生态的意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承办的“聚焦绿色发展,拥抱低碳生活”碳中和主题科普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近五万人次跟随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的资深科普专家,一同踏上穿越古今、展望未来的自然科普之旅。



    从一颗琥珀窥探秘自然演变


    琥珀(蜜蜡)是远古植物的树脂经过长久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常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陆地生物,例如花、微生物、昆虫甚至蜥蜴和鸟类,其中包含的远古生态环境信息为我们了解未来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就是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克隆出恐龙,建造了一个“侏罗纪公园”。本次活动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的资深科普专家杨涛走近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书院,带领大家穿越千年,一同体验琥珀的魅力。

    “琥珀是自然界中最轻盈的有机宝石,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琥珀蕴含着丰富科学信息,是研究古代生物、古代地质、古代气候的重要载体。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小小琥珀竟然包含这么多自然演变的生态密码,不仅让市民们感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随后,在老师的详细演示与指导下,大家开始制作自己的琥珀小饰品,对琥珀进行打磨、抛光、打孔、穿绳,完成专属于自己的琥珀饰品。制作过程中,有位市民用砂纸打磨琥珀,感受到表面从粗糙到光滑透亮,惊喜的表示:“这个过程很神奇!”同时,市民们还主动分享,互帮互助,一个小时后,一份份独特、充满创意的琥珀饰品完成了,市民们纷纷与作品合影留念。

    “今天的活动很有趣,很精彩。不同于琉璃、象牙等饰品,它们有的人工打造成分太重、有的更是对大自然血淋淋的伤害。琥珀作为一种纯天然形成的宝石,每一颗都包含着独特的自然信息,穿越时空与我们相见。摸着这块琥珀,我感觉好像能和大自然对话一样。”一位市民说道。


    从温室效应探讨双碳转型


    “双碳”战略已成为新时代标志性的国家战略。它不仅是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承诺,更是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双碳”战略具体都包括哪些?全球范围内,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它又处于什么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龙老师将根据这些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他说:“温室效应就像是人类自诞生以来面临的一场慢性疾病,面对脚下和远方的抉择,‘双碳’是中国给世界的答案。”讲座将从温室效应开始,介绍中国在温室气体监测和减排方面的努力,尤其是中国航天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中扮演的角色。

    截至目前本次直播相关内容浏览、回看量、点赞量3.2万次。

    错过直播的小伙伴,扫描图中二维码可以点播回放。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及其管理的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将继续开展科普活动,通过低碳科普体验活动和讲座、碳中和知识竞答、绿色生态摄影作品展览等形式,将低碳生活理念带到市民身边,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以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添砖加瓦。


    主办单位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

    承办单位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