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大赛中,我有幸代表上海,捧回了一等奖的殊荣。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推荐我的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属于培养我的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属于那条赋予我无限灵感和讲述激情的母亲河——苏州河。
我的讲解内容是苏州河。选择它,并非偶然。今年是我来到上海的第三年,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苏州河从“黑如墨汁”到“鹭鸟翔集”的涅槃重生,正是我眼中“美丽中国”建设最生动、最震撼的上海注脚。这条河流,承载着城市的工业记忆与生态伤痛,更见证了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全民参与所创造的生态奇迹。
在备赛过程中,我一次次重温苏州河的故事:从1996年那份令人窒息的检测报告,到1998年开启25年“复活战”;从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这座“人工肾”的强力透析,到遍布河道的794个水质“智能手环”实时预警;从梦清园湿地第一丛芦苇引来消失三十年的夜鹭,到469名“民间河长”与小学生共同守护的“生态民主”……这些素材,不仅是我讲解稿的血肉,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上海的扎实落地。
站在全国比赛的讲台上,我满怀自豪地向全国观众讲述这条河流的重生密码:这是“中国智慧”、“中国科技”的体现,更是“自然修复”、“全民行动”的典范。
这份一等奖的荣誉,沉甸甸的。它是对我讲解能力的肯定,但更是对苏州河三十年治理成效、对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对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的极大认可!正如我在讲解中所说:‘苏州河从来不只是上海的苏州河。’它的重生,是中国千千万万条河流治理的缩影,是美丽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画卷中的精彩一页。
未来,我将继续以一名科普志愿讲解员的身份,扎根上海,面向全国,用更真挚的情感、更生动的语言,讲好更多像苏州河这样“重生与希望”的中国生态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美丽中国的蝶变,理解生态保护的价值,并积极投身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事业中来。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永远在路上!